書鄉夢影之二十五

童話家米星如

關於童話家米星如我知道的甚少,雖然努力搜尋了好一段日子,也僅知道他可能是安徽人,一九二八年開始創作童話,出過幾本童話集,和葉聖陶、陳果夫、蔡慕暉(陳望道夫人、教育家、學者)等人交往;一九三四年左右,在上海辦過申時電訊社,並任社長;後來從政,在江山縣做過縣長。

我之所以提到米星如,是買到他的《吹簫人》,而且對那漂亮的書衣很有好感。此書一九二九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,我這本是「一九三三年國難後第一版」,一五四頁,收〈吹簫人〉、〈林中少年〉、〈仙筆王良〉、〈枯樹開花〉……等十篇童話,約五萬字,為了照顧兒童的閱讀能力,全書用略大的十四號字印刷,是考慮周全的兒童讀物。

《吹簫人》是米星如的處女集,書前的序文說明他寫童話的兩大動機:一是紀念父親;二是賺稿費買書,以滿足個人的愛書慾。文中記述最詳盡的是他受父親的影響而寫作的經歷:米星如的父親在他童年時因體弱多病經常不上班,常愛在竹葉小窗前講故事給小米星如及祖母聽。後來便鼓勵米星如自己去看故事,反過來講給祖母及父親聽……

我很少見有人提及米星如,他幾本書的序,應該是了解米星如的一手資料。

米星如的書

米星如只寫過幾本童話集:《吹簫人》(上海商務印書館,1929)、《仙蟹》(上海商務印書館,1930)和《石獅》(上海開明書店,1932)。由一九二八年起,至一九三二年的五年內,米星如好像就只寫過這三本書中的三十六個童話故事,每本書都有序文,發表他對童話的看法,都用書中一個故事作書名。

〈石獅〉以在宰相府前鎮宅的「石獅」作主角,寫它在看盡人間的殘酷與苦痛後,將肚子裏「金子的心」摘下救人的故事;〈仙蟹〉寫善良的人有好報,貪得無厭的人沒有好結果。這兩個故事都是一般的童話,但〈吹簫人〉卻一點不像童話,故事說男女吹簫人的戀愛故事:女的最初只聽到簫聲已對男方有情意,豈料到見面時,才發現男方是個禿頭且生癩瘡的,一段愛情悲劇發生了……。普通的童話愛情故事多是美好的,才子佳人共結連理的大團圓;像〈吹簫人〉般,由傾慕而到自盡的情節,這些不像「童話」的「米星如式」童話,少之又少。

我有一本童話合集《小白船》(上海藝林書店,1936) ,是葉紹鈞、巴金、米星如和陳衡哲,每人各選幾篇故事合成的,不知編者是誰,把米星如和這三位大家編在一起,可見他當年在童話界的地位很高,足可與他們齊名。

倪貽德的散文

浙江杭州人倪貽德(1901~1970)是現代著名的畫家、學者。他一九二二年畢業於上海美專後留學日本,進東京川端繪畫學校。回國後曾任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校長、浙江美術學院副院長等職。他對中西繪畫理論造詣很深,尤其精於油畫及水彩,曾出版《西洋畫概觀》、《水彩畫之新研究》……等著述。其實他早年還熱愛創作,加入創造社,出過小說集《玄武湖之秋》、《百合集》……,散文集《畫人行腳》(上海良友,1934)和如今大家見到的《藝苑交遊記》(上海良友,1936)。

《畫人行腳》收〈佛國巡禮〉、〈歲暮還鄉記〉、〈南國行〉、〈香港印象記〉……等八篇,以畫家的視角寫旅遊見聞。《藝苑交遊記》則收〈决瀾社的一群〉、〈南遊憶舊〉、〈記幾個美術青年〉、〈號外新聞〉、〈劉獅印象記〉……等也是八篇,是他與畫家交遊的記錄。難得的是書前還加插了一些畫家的畫作和照片,資料珍貴。

倪貽德在序中說,他「所寫的,大都是不甚為人所注意的畫家,或是無名的青年作家,甚至並非畫家,不過和繪畫方面有關係的人物」。而他所寫的,竟包括丁衍庸、龐薰琴、周多、陳之佛、關良、楊秋人、張弦、劉獅和王道源等人,這些當年的新人,今天早成了獨當一面的大家了!

沙蕾與《熱情交響曲》

我是從止庵的《插花地冊子》(北京東方出版社,2001)中知道詩人沙蕾的。止庵在書內一篇散文〈師友之間〉,把沙蕾列為他最尊敬的老師之一,說他是「老現代派」詩人,並讚揚他一九四O年代的詩「美而深刻,美而新奇」,甚至超越了徐志摩、何其芳和戴望舒等人。

沙蕾(1912~1986)是江蘇宜興人,原名沙鳳騫,還用筆名月群和沙林寫作,一九二五年,才十三歲的少年已印行了第一本詩集《一冊圖案的詩集》,後任上海《金城月刊》文藝主編,建國前出版過詩集《心跳進行曲》(上海開明書店,1933)和《夜巡者》(真火社,1938)。

我沒讀過沙蕾的詩,卻讀了他唯一的中篇小說《熱情交響曲》(上海現代書局,1933)。一九三O及四O年代的小說,有不少是用書信形式來組成的,尤其是以情侶往來的書信,述說一段纏綿悱惻愛情故事的更其常見。《熱情交響曲》就是這樣的題材,全書分上下兩篇,上篇是M男,下篇是D女執筆的幾十封情信,除了卿卿我我的細語,歌頌愛情的偉大外,不見有特色。吸引我讀此書的原因是作者在〈前言〉中說他是在「香港」邂逅這對情侶,得到他們的情書而結集的。原以為是以香港作背景的小說,可惜很失望,小說和香港一點關係也沒有!

《鴨綠江上》

安徽金寨人,又名蔣光慈的蔣光赤(1901~1931),是活躍於一九二O年代的文學家,雖然他只短短的活了三十年,卻曾與阿英、孟超等人組織「太陽社」,編輯過《太陽月刊》、《時代文藝》、《新流》、《拓荒者》等文學期刊;出過詩集《新夢》、《哀中國》;小說《少年飄泊者》、《野祭》、《衝出雲圍的月亮》……等十多部作品。如今大家見到的《鴨綠江上》(上海亞東圖書館,1927),則是他第一部短篇小說集。

《鴨綠江上》收〈碎了的心〉、〈弟兄夜話〉、〈一封未寄的信〉、〈徐州旅館的一夜〉、〈橄欖〉……等八個短篇,都寫於一九二六年,雖然大多以戀愛為題材,但因為他「五四」時期曾參加蕪湖地區的學生運動,又曾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,生活面寬,見多識廣,寫作題材比較豐富,表達手法也較同時代人新穎,很受歡迎。蔣光慈的小說不甘於平鋪直敘,如〈鴨綠江上〉,寫四個青年留學蘇俄,某夜互吐心曲,講述自己的愛情故事,全篇主要由高麗學生李孟漢說出他在鴨綠江邊一小鎮的戀愛哀歌;〈一封未寄的信〉寫作者與朋友見面後,友人疏忽遺留了布包及信件,主體就是透過信件寫一段暗戀故事。這樣的寫作手法,在今天來說,當然不算甚麼,但在一九二六年,則是相當新的,難怪蔣光慈的小說風行一時,能印行多版!

臧克家的《擁抱》

香港藏書家陳無言在版權印章處鈐印

范泉(1916~2000)一九四七年末曾為上海寰星書店編過一套《寰星文學叢書》,第一集共四種,具四種不同的文體:蕭紅的《呼蘭河傳》(長篇)、臧克家的《擁抱》(短篇)、范泉的《創世紀》(散文)、李健吾的《雲彩霞》(劇本)。

臧克家的《擁抱》(上海寰星書店,1947)三十二開一三九頁,內收〈「媽媽」哭了〉、〈文藝工作者〉、〈榮報〉、〈睡在棺材裏的人〉和〈噩夢〉等五篇,書前還有篇〈序句〉。

關於本書的書名,臧克家有一段有趣的記述:

這本書的名字,是由錯中得來。朋友出叢書,要我也加入一本,並且先給一個書名,當時想了一下,順口說了:《擁抱》吧。朋友就把它預告了,而且印了宣傳品,連鋅版也製好了。等到《掛紅》出版,打開目錄一看,糟了,我想用它做書名的那篇〈她倆擁抱在一起了〉,已經赫然在目,實在不勝遺憾與狼狽。改名字已經不成,好,就將錯就錯吧。(頁1)

詩人臧克家的詩集有三十多種,小說集卻只有《掛紅》(上海讀書出版社,1947)和《擁抱》。其實詩人的小說也寫得不錯,我我則偏愛《擁抱》,起碼那件書衣較前者鮮艷,相對也較罕見。

則偏愛《擁抱》,起碼那件書衣較前者鮮艷,相對也較罕見。

《任鈞詩選》


陳煙橋作:任鈞肖像


任鈞(1909~2003)原名盧嘉文,是出生於印度尼西亞的廣東梅縣人,他和同鄉蒲風自少友好,同是「中國詩歌會」的創會巨頭。他一九二八年入復旦大學,後赴日本早稻田大學,與蔣光慈等成立「太陽社」東京分社。回國組織「中國詩歌會」前已開始寫詩,出過好幾本詩集,處女作是《冷熱集》(詩人俱樂部,1936) ,還用筆名森堡寫過中篇小說《愛與仇》,劇本《新女性》及《中華女兒》。

任鈞在寫詩二十年,出過《戰歌》、《後方小唱》和《為勝利而歌》等六本詩集後,自己編了本《任鈞詩選》(上海永祥印書館,1946) ,從舊作中選出五十六首滿意的作品,依性質分為五輯,此中包括諷刺詩和抒情詩,書前寫了〈前記〉,並附陳煙橋繪的詩人肖像;書後附錄了詩人自己寫的〈我的簡歷〉,是篇四千多字的自傳,記錄了他的家世和創作歷程,是研究任鈞的第一手材料。全書厚一五O頁,以詩集來說,分量不輕。

他在前記中說之所以愛寫詩,因為覺得有些情感要表達,有些意思想申訴,而詩正好是最適合表達這種情感的形式,於是就寫了,並非靈感與天才的催促,也不是桂冠的引誘,純粹為了抒發內心而寫詩。相當坦白!

力揚《我底豎琴》

詩文學社除了出版《詩文學》,還出過一套《詩文學叢書》,當時收集到的書稿有十五、六部,但因為碰巧抗戰勝利人事上的大變動,像《詩文學》第三輯般,排好了版也未印的不少,實際只出了曾卓的《門》、力揚的《我底豎琴》、汪銘竹的《紀德與蝶》和何其芳的《夜歌》四種。

力揚(1908~1964) 原名季信,浙江青田人,讀中學時已開始寫詩,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,編過《文學月報》和《新民報》的文藝副刊。他的第一本詩集是《枷鎖與自由》(1939),第二本就是《我底豎琴》(重慶詩文學社,1944),而以長篇敍事詩《射虎者及其家族》為文壇重視。

《我底豎琴》是《詩文學叢書》第二種,三十二開一O六頁的土紙本,是力揚的自選詩集,收他所喜愛的〈風暴〉、〈同志,再見〉、〈播種〉、〈我底豎琴〉、〈給詩人〉、〈斷崖〉……等詩篇共二十一首。

《詩文學》第一輯《詩人與詩》的廣告頁中,這樣推介力揚的《我底豎琴》:

……風格清新,感情真摰,每首都和這大時代脈息相關,從詩人的聲音裏,我們也可以聽到人民的足步聲。

是非常恰當的介紹!

《沸騰的歲月》

《沸騰的歲月》(上海新群出版社,1947)是袁水拍的第四本抒情詩集,一一八頁,收〈火車〉、〈陽台山之春〉、〈葬歌〉、〈哀悼〉、〈或人的獨白〉、〈古老的故事〉、〈這是一個謊話〉、〈死亡的製造者〉、〈垃圾堆上造公園〉……等四十首,是袁水拍詩集中收得較多的一冊。

本集的內容較為廣泛,很多人認為詩人已能放眼世界,〈紀念西班牙的戰士們〉、〈洛爾加被害十年祭〉、〈法蘭西解放之歌〉和〈祝一九四五年的十月革命節〉等,都是極具革命意義的題材,是代表之作;但我則比較喜歡集內一些嘻笑怒駡的諷剌詩,像〈牛角上的蒼蠅〉,以「騎在勞苦者頭上的蒼蠅」比擬那些從沒參加抗戰,卻又向人炫耀戰勝成果的人們,極盡挖苦,令人笑中有悲!

這些詩大部分寫於一九四二至四六年間,詩人認為這幾年「國內國外的大事件,像火一樣燃燒我們」,人們都活在水深火熱中,人們的心都熱得沸騰,這是時代的血淚,是《沸騰的歲月》。他在〈後記〉中說寫詩必須置身事內才能寫得好:

用腦寫詩,不及用心寫詩;用手寫詩,不及用身——或整個生命寫。

這是袁水拍的「詩觀」,是研究者一份重要的材料。

上海作家林微音

民國才女林徽音,除貌美如花外,還經常署名「徽音」發表創作,不幸她的芳名與上海男作家林微音相似,惹來不少誤會,後來一怒之下改名「林徽因」。此事已成眾所周知的文壇軼事,但,「林微音」其人及寫過哪些書,知道的人卻不多。

林微音(1899~1982)是江蘇蘇州人, 一九三O年代在上海任銀行職員,及新月書店經理。他曾與芳信、朱維基等人創辦「綠社」,是唯美派的上海作家。後來染上鴉片煙癮,生活非常潦倒。林微音的著作不多,只有《散文七輯》(上海綠社出版部,1937),短篇小說集《白薔薇》(上海北新書局,1929)和《舞》(上海新月書店,1931)、一角叢書《西泠的黃昏》(上海良友圖書公司,1933)、中篇小說《花廳夫人》(上海四社出版部,1934)和合集《八人集》(上海詩領土社,1945),此書屬「新代文庫」之一,由路易士編的短篇小說集,和魯賓、蕭雯、葉帆、白雁……等人合著,林微音發表的是短篇〈旅途〉。此外,他還翻譯過辛克萊的《錢魔》、莫理思的《虛無鄉消息》和戈替爾的《馬斑小姐》。

由於林微音的書相當少見,知名度也不高,所以才會讓人把他和才女林徽音混淆了。如今大家見到的這本《花廳夫人》,也是由上海書店在一九八九年照原版,原樣重印的。

書友回應:

八十二年前的《石獅》
Ldj Lin


忘了是那一年買到舊書《石獅》,只記得是在緬甸仰光城一處街角售賣中、英、緬甸和印度文舊書的攤位上翻到,對書的作者「米星如」也是陌生的。因為是「開明書店」出版的書,就買了,之後書也跟着來到了台灣。

年少在仰光城讀高小和初中時,就曾翻閱「開明書店」的書。印象最深的,是曾在暑假閱讀亞米栔斯著、夏丏尊譯的《愛的教育》及孟德格查著、夏丏尊譯《續愛的教育》、與葉紹鈞著的《稻草人》、《古代英雄的石像》。這些書都屬上海開明書店出版的「世界少年文學叢刊」書,米星如著的《石獅》列為「童話類」,也是「叢刊」書之一。

「世界少年文學叢刊」由上海開明書店於1927年至1949年間陸續出版,是1949年前規模較大,影響較廣的一套世界兒童文學名著叢書。收有各類題材如故事、傳說、神話、童話、小說、寓言、劇本、詩歌和名著述略類作品,並以A、B、C分級供讀者選書參考。A類為初中一、二年級適用,B類為小學五、六年級適用,C類為小學三、四年級適用,米星如著的《石獅》屬AB類,是寫給小學五、六年級至初中一、二年級程度的學生閱讀的。

1949年以後,這套叢刊有些還在香港不斷重印,我也擁有幾冊。

這兩天,無意間在家裏舊書堆中翻到《石獅》,在作者自序中看到這麼一句:「寫童話是我一生最大的事業」。《石獅》是由作者書寫的十四篇童話編輯成冊,於民國二十一年(1932)由開明書店出版。作者的自序寫於「民國二十一年三月一日炮聲震着窗前的晚上」,在序言中米星如提及葉聖陶與陳果夫兩人,稱陳果夫先生在病中「一再寫來長長的信,要我多寫童話…」,至於葉聖陶先生的信,則和作者的官職有關…

原以為《石獅》作者米星如是童話作家,手邊正好有一本簡體版的「兒童文學辭典」,心想應可找到他的簡歷。沒想到這部收有詞條1730餘條(包括作家作品410條)的兒童文學辭典,竟然找不到米星如詞條,而家中購藏的各種書話、書影、作家辭典、文學圖典、史料等書中,同樣也找不到米星如。最後才使用Google搜尋到幾行提到米星如的文字,約略知道米星如屬「20年代上海作家」,曾在上海創設通訊社和電訊社,可能是安徽人,似乎也在浙江的江山縣當過縣長…,除此之外,再找不到米星如的相關資料了…

米星如在《石獅》序言中,曾稱朋友見了面總要帶些揶揄的神色說他「做了官」,讓他記得在浙江時葉聖陶先生寫信給他說:「今之為官者,只求不擾民,即為難得」。對葉先生的話,他敢說沒有什麼愧怍,但自嘆處在「那樣的環境中,困難和痛苦,像江潮不絕地湧來,這生活的滋味卻大足以『擾己』啊…」而搜尋「江山大事記」中有這麼一段記事:「1930年五月縣城米荒,民眾要求縣政府制止米行、糧戶囤積居奇,縣長米星如不肯出面,群眾憤起哄搶米行、糧戶多家,『江山日報』發表『怪米』一文聲援群眾,報社被米星如查封…」,這位縣長米星如不知是否就是「石獅」作者米星如?由於作者在自序中提到「做官」、「…狼狽地歸來….」,看來不是同名同姓。

《石獅》出版於1932年,距2014年已有八十二年的時間了。書中收有〈光與暗〉、〈什麼是最有權力〉、〈冷泉〉、〈石獅〉、〈仙童劉海〉等十四篇創作童話。其中「石獅」寫的是經營當舖的宰相府第前一對石獅,看盡有錢人家的勢利殘酷、貪鄙營私。石獅肚子有「金子的心」,有一隻石獅被亂兵奪去,剩下一隻石獅先後目睹兩位窮苦老人在冬寒季節為救重傷病小孩,典當不成遭趕出當舖後的悲痛,即將肚子裏「金子的心」剖成兩半交由躲避在石獅肚內的老鼠轉交兩位老人為孩子治病,而仁心的石獅很快就倒在雪地裏了…..

《石獅》書中的十四篇創作童話,甚多描述「強權橫行」、「公理蒙塵」的世界和「人的愚昧」。作者米星如沒有告訴小朋友「公理的火燄在何時才能舉起來」,只請小朋友記住:「仰望公理的光明去生活,運用智慧認識強權的危險,努力和牠奮鬥,抵抗牠;若使誰甘願受惡魔的誘惑,那麼就讓他去滅亡罷。」…

八十二年前的《石獅》作者米星如,是怎樣的一位作家?是否還有其它著作?果真擔任過縣長?為何可蒐集的資料少得可憐?既然藏書,我得繼續「深入瞭解」了……

馬吉臉書二O一六年二月十五日)

快報專欄三束

一九八一年六月廿七日


一九八一年六月廿八日


一九八一年七月十二日


一九八一年八月九日


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二日


一九八一年八月十八日


一九八一年八月廿四日


一九八一年八月廿五日


(謝謝陳進權先生提供剪報)